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
“蒙音之行”|中国音乐学院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内蒙古兴安盟
发布时间:2024-07-18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音乐学院“蒙音之行”暑期实践团来到第二站——兴安盟,于乌兰浩特市开展支教、交流、展演活动。

到达当天,实践团指导老师何梦迪、金炜琪与实践团负责人庞雨晨将为期三天的行程安排为同学们细细讲解和说明,并进行任务分工,实践团的同学们积极响应。

在七月炎炎夏日的早晨,指导老师何梦迪与实践团的同学们来到乌兰浩特市四中,合唱团指导老师李骁主任与同学们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为实践团展示了其参赛获奖曲目《Ap jie Lop》、《我有一个装满星星的口袋》。歌声优美动听,干净质朴。

随后,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目前的专业学习情况。实践团的同学们针对气息的保持,重音与强弱对比等方面与合唱团同学们进行了深度的交流探讨并四中的艺考生们传授校考经验与备考心得。

实践团同学为四中学生进行合唱指导

四中艺考生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展示专业情况

61188fefe2d942d4833c51277e697dbc.png

四中艺考生请教实践团同学关于专业方面的问题

下午,实践团前往乌兰浩特一中与兴安盟教师合唱团进行交流学习。兴安盟教师合唱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演唱了合唱作品《莫尼山》,教师合唱团的动情歌唱,充分展现出了对内蒙古辽阔草原无尽的热爱与独属于内蒙古人的细腻情感。

演唱结束后,实践团的各位同学与当地教师们进入交流环节,在交流环节中,了解到了针对于兴安盟当地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情况,并向各位老师请教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了多元化的教学概念和方法。

最后,实践团向当地老师学习蒙语合唱作品《欢乐的那达慕》,并与教师合唱团共同演唱该作品,深深的感受到了蒙古族人的热情豪迈,接触到了蒙古族的语言,对内蒙古悠久的传统文化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座谈交流会

实践团来到乌兰浩特市少年宫与乌兰浩特市教研组老师、中小学教师代表进行交流座谈。座谈会上,实践团的同学们与当地教师代表就当地音乐课的上课的情况、特色音乐课程的开展、新课标的落实情况等进行探讨。实践团指导老师何梦迪提出可以探寻长效合作机制,乌兰浩特市少年宫的张巍主任表示会积极配合今后与国音的合作工作,希望可以“请进来,走出去”,希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学习到先进教学方法,促进本地音乐教育的发展。

支教活动

7月10号上午,实践团的同学们分为三组,分别前往三所当地中小学进行音乐教学交流。教育学院22级本科生张潆允,郭姝含,朱雨桐前往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以彝家娃娃真幸福为主题,引入歌曲,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加入体态律动,与孩子们进行杯子游戏,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性,通过不同的游戏,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更好的吸收到课堂上所讲的知识。

教育学院23级本科生汪子仪,任娇娇前往乌兰浩特市胜利第一小学,以《千与千寻》中《亲爱的旅人啊》歌曲为核心,围绕这首歌曲进行音乐赏析和教唱,普及乐理知识。最后通过与同学们互动舞蹈动作游戏,让孩子们配合音乐的律动在课堂上动起来,收获到了更多的知识。

cb6cd5b86c2e4c8098310e2b8dd72ab0.png

教育学院23级本科生曹佳煜,靳成,杨雨竹前往乌兰浩特市第八中学进行音乐教学交流,围绕中国传统民歌为主题展开,从民歌提问环节鉴赏了不同地区的民歌与乐器。最后在民歌学习环节,教唱了同学们三首民歌《交城山》,《槐花几时开》,《沂蒙山小调》,使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民歌的魅力。

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兴安盟当地不同学校的音乐教师与我校师生进行了评课交流座谈,相互分享教学经验与理论学学习情况,进一步促进了双方对两地教育教学情况的了解。

参观兴安盟特色博物馆

7月11日上午,实践团的师生们来到兴安领创·展示体验厅和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在纪念馆,同学们重拾革命先辈的光辉岁月,了解到内蒙古地区的解放与自治历史。同时,同学们欣赏到了内蒙古的各种特色民族乐器,并参观了马头琴非遗工作坊,学习到内蒙古非遗文化马头琴的制作方法。来到内蒙古特色服饰展览处,同学们迫不及待地穿上了蒙古族的特色服饰,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风采面貌。

e133164f25b64255890bdd38454bf9dd.png014ce9eb77f04b49b9c61b84e4142074.png

2820eb5591194c5f8907a18650035dd8.png7245535cc3024b59a5b40b3c1495b61e.png

交流展演

7月11日下午,“蒙音之行”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全体成员与当地师生共同在乌兰牧骑宫举办“蒙音之行 同心筑梦”交流展演。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的师生们倾情演绎了三首作品。由乌兰浩特少年宫“红城之声”少儿合唱团与兴安盟教师合唱团分别演唱了《送别》与《莫尼山》,由科右前旗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共同演奏了经典的马头琴作品《奔腾》。三首作品寄托着我校师生与兴安盟师生缔结下深厚友谊与蒙古人民对家园的深深爱恋。

在本次交流展演中实践团共四位同学演唱声乐作品,教育学院23级本科生靳成演唱了具有四川凉山彝族元素民歌《我的情歌》,23级本科生汪子仪演唱了经典的西方美声作品《我亲爱的爸爸》,22级本科生王歌瑶演唱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声乐歌剧系23级研究生刘宝谊演唱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敕勒歌》。四位同学的倾情演绎为台下的兴安盟师生们呈现了一个精彩的舞台。

cc1d0beb57594d6b87fcf6d2902a2886.png 822dfc6d53514d979aa5b30a93ab2586.png

靳成《我的情歌》汪子仪《亲爱的爸爸》

7cb13bab492a489e8fcc5b125d255b01.png cd2ed1654ac5428d9454544bf9de27f4.png

王歌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刘宝谊《敕勒歌》

教育学院22级本科生庞雨晨演奏了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张帅前奏曲》,郭姝含演奏了有着浓厚新疆风格的钢琴作品《阿瓦日古丽变奏曲》,朱雨桐演奏了具有哈尼族和彝族特色的钢琴作品《努玛阿美》。

图片.png图片.png

庞雨晨《张帅前奏曲》郭姝含《阿瓦日古丽变奏曲》

051a286ab02944679d99fcf326cc8e4b.pngad501ef43b714e34940b085b37a674b2.png

朱雨桐《努玛阿美》高子佶伴奏《欢乐的那达慕》

教育学院23级本科生杨雨竹、任娇娇共同朗诵了《美丽中国》,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描绘了祖国的壮美河山。

最后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全体同学们,在金炜琪老师的伴奏中,共同带来《我喜欢》、《领航》两首合唱作品,并在我校教育学院 23 级本科生高子佶同学的伴奏下,与兴安盟教师合唱团共同用蒙语演唱了《欢乐的那达慕》,为本次交流展演落下了精彩的帷幕。

7月8日-7月11日,在兴安盟与当地的师生们共同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兴安盟音乐美育教育的基本情况,受益匪浅。也进入到课堂,融入到师生当中,相互帮助,同时感受到了内蒙古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接下来实践团将前往赤峰市,继续进行调研学习,不断积攒经验,不断实践。

来源:“蒙音之行”实践团

文案:王歌瑶(教育学院2022级本科生)、靳成(教育学院2023级本科生)、庞雨晨(教育学院2022级本科生、教育学院学生会实践部负责人)

图文:“蒙音之行”实践团成员

排版: 刘心怡(预备党员、教育学院学生会主席)

编校:雷东霞(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审核:雷东霞(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