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实习实践
实习实践
乐音“善”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阿拉善左旗开展实践调研支教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18

2024年京蒙教育协作“五位一体”音乐美育浸润乡村项目——“乐音‘善’行”实践团于7月4日抵达阿拉善盟左旗。本次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0〕3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教体艺〔2023〕5号)文件要求的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娟、辅导员辛宇担任指导教师,钢琴教师高明靖担任助教,实践团共有11名学生参加,其中2022级本科生信泊含担任团队负责人。

阿拉善,蒙古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在这片土地上,“乐音‘善’行”实践团展开了一段别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启动会

到达第二天,实践团前往阿拉善左旗第五小学进行交流研讨会。会议由阿拉善盟美育教育与教学实践指导委员会曹丽娜秘书长主持。

研讨会邀请阿拉盟教育体育局体卫艺科科长刘付结、阿拉善左旗第九中学副校长郑海玮、阿拉善左旗蒙古族实验小学副校长苏日特拉图、阿拉善左旗蒙古族实验小学音乐教师,以及三位非遗传承人:第五批阿拉善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硕特民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塔娜、阿拉善马头琴协会副会长乌力吉达赖、阿拉善盟“弓弦乐—潮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盟级传承人萨仁阿勒莫斯。

刘付结科长、郑海玮副校长、苏日特拉图副校长介绍了当地中小学总体课程建设以及音乐美育教育基本情况,三位非遗传承人分别介绍了长调、马头琴、呼麦在当地的发展情况以及演奏技巧。

在会议后半程,辛宇老师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教育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并表示:“今年是中国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希望学生们通过实践交流、参观学习,更加生动地感受‘仁爱、诚信、博学、精益’的校训,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传承的意义。”团队成员也共同表达了能够为阿拉善的音乐教育事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启发的意愿。

会议结束之后,曹丽娜秘书长带领实践团走进教师合唱团排练教室聆听教师们的精彩演唱。阿拉善左旗教师合唱团已成立5年,由多个学校音体美教师组成。

调研

阿拉善第二实验小学

阿拉善第二实验小学的办公室主任张鸿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学校。该校以“教人求真、求做真人”为校训,开设了丰富的传统艺术课程,被评为自治区课程建设实验校、劳动教育试验校。学校师生以班级为单位展示了合唱、舞蹈表演、器乐演奏、篮球操等多彩的特色班级文化,展示了学校坚持贯彻美育教育的成果。

阿拉善左旗蒙古族实验小学

实践团与阿拉善盟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杜莎莎共同走进阿拉善左旗蒙古族实验小学。该校为蒙古族学生专门开设,同时学习蒙语、汉语、英语三种语言;学校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号召,依据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设多门特色课程,如摔跤、陶布秀尔演奏、长调演唱等,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全面发展。

学生们现场展示了蒙古族特色舞蹈、歌曲和器乐,他们用音乐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实践团真挚的祝福。

阿拉善左旗第九中学

阿拉善左旗第九中学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结合学校教育哲学与传统优势,通过构建“五大”融合课程——大人格、大健康、大智慧、大审美、大未来,建设了“五化”素养课堂即生本化、情境化、结构化、实践化、一体化。

实践团参观学校后观看了班级合唱、校合唱团、乐队、舞蹈队的表演展示。同时学校邀请团队师生为学生们进行简单的专业展示。

参观

在阿拉善博物馆的展厅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异彩纷呈,展品蕴含着包容、团结、朴实的哲学意蕴,彰显了阿拉善地区文化发展的血脉和根基,成为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在定远营亲王府,实践团成员们领略了古代建筑的魅力,同时了解了阿拉善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历程;营盘山神舟火箭观光塔以神舟火箭为模型,是“船、箭、塔”的组合体,由飞船、火箭、逃逸塔三个部分组成,成员们亲身感受到了祖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祖国的强大感到由衷地自豪;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基本陈列(阿拉善)巡展,实践团成员们回顾革命历史,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汲取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

支教

活动期间,实践团分为两组,分别到阿拉善左旗第一中学、阿拉善左旗第二实验小学、阿拉善左旗蒙古族实验小学、阿拉善左旗第五小学开展了支教活动,实践团的成员们走进课堂,对班级合唱团进行细致教学,通过《上春山》《星辰大海》两首作品,指导学生发声、指挥技巧,分享乐理知识、音乐史知识,并对器乐、声乐特长生进行了专业指导。

采风

长调非遗传承人塔娜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们进行内蒙古长调歌曲《枣红马》以及长调独有的“诺古拉”演唱技法的学习。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民族表演教研室副主任李颖老师带领成员们学习传统舞蹈“萨吾尔登”。实践团师生们共同体验蒙古族长调、舞蹈“萨吾尔登”,在长调悠扬绵长的旋律中,仿佛置身于广阔的草原,在蓝天下一同载歌载舞。

实践团师生向非遗传承人萨仁阿拉姆斯老师学习了马头琴演奏以及呼麦技巧。萨老师细致地讲解了马头琴的演奏技法,介绍了当地马头琴发展传承现状,在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师生以齐奏《小星星》结束了马头琴的学习。在呼麦的学习中,老师带领成员尝试用气泡音、弹舌音等基本的发声练习逐渐过渡到发出呼麦的基础低音,通过“萨哈”(蒙语:收紧)声带两侧肌肉来控制声音。

活动中,实践团成员有幸拜访了长调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内蒙古歌王之一的鲁·巴德玛老师。实践团成员们为巴德玛老师展示了民歌演唱与笙演奏,同时,巴德玛老师亲切地与实践团成员们述说自身艺术经历,并邀请同学们有机会前往位于呼和浩特市的非遗传承基地参观。此次拜访活动中,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鲁·巴德玛老师的经验和智慧对实践团成员们今后的学术研究和人生道路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汇报

7月10日晚,乐音“善”行暨高雅艺术进课堂的艺术汇报展演在阿拉善左旗第九中学举办。展演由乐音“善”行的团队成员与阿拉善盟的教师学生代表共同演绎,来自阿拉善盟学校和阿拉善左旗一中的近400名师生代表观看了演出。

演出在阿左旗第一中学班级合唱团的《上春山》中拉开序幕。

阿左旗蒙古族学校萨仁阿拉姆斯老师带来的马头琴曲《凯旋》以其高亢激昂的旋律、丰富的节奏变化与深沉的情感内涵感染了现场观众。

实践团领队高明靖老师带来的《黄河颂》,旋律优美,节奏感强,倾诉着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

除此之外,《我们都是追梦人》《青玉案·元夕》《冬猎》,以及由阿拉善盟教师合唱团带来的《每当走过老师窗前》和《奉献》等节目的精彩演绎,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最后,全体演员合唱《爱我中华》,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福,为此次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近两个小时的表演,钢琴、笙、马头琴的独奏彰显专业水准,民族、主旋律歌曲的演唱振奋人心、动人心弦,温暖又充满力量的合唱鼓舞人心,赢得了全场师生的阵阵热烈掌声。通过此次精彩纷呈的活动,广大师生们得以近距离感受高雅艺术的独特魅力,深受其熏陶与启迪,充分体现出京蒙两方师生音乐素养及艺术水平。乐音“善”行实践团成员也在其中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此次交流作为京蒙教育协作“五位一体”音乐美育浸润乡村项目,实践团积极响应“美育浸润”行动,充分发挥出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才能。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将在传承中国音乐文化,为中小学生普及、传播、拓展音乐知识,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来源 :“乐音'善'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撰稿人: 师牧潮、田宇、隋紫涵、姚鳗芸、魏欣然

拍摄:“乐音'善'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排版 :刘心怡

编校:雷东霞

审核:雷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