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动态
院系动态
赴美国高校音乐教育考察体会与感想
发布时间:2013-04-18

%e8%b5%b4%e7%be%8e%e5%9b%bd%e9%ab%98%e6%a0%a1%e9%9f%b3%e4%b9%90%e6%95%99%e8%82%b2%e8%80%83%e5%af%9f%e4%bd%93%e4%bc%9a%e4%b8%8e%e6%84%9f%e6%83%b3 %e8%b5%b4%e7%be%8e%e5%9b%bd%e9%ab%98%e6%a0%a1%e9%9f%b3%e4%b9%90%e6%95%99%e8%82%b2%e8%80%83%e5%af%9f%e4%bd%93%e4%bc%9a%e4%b8%8e%e6%84%9f%e6%83%b32 %e8%b5%b4%e7%be%8e%e5%9b%bd%e9%ab%98%e6%a0%a1%e9%9f%b3%e4%b9%90%e6%95%99%e8%82%b2%e8%80%83%e5%af%9f%e4%bd%93%e4%bc%9a%e4%b8%8e%e6%84%9f%e6%83%b33 %e8%b5%b4%e7%be%8e%e5%9b%bd%e9%ab%98%e6%a0%a1%e9%9f%b3%e4%b9%90%e6%95%99%e8%82%b2%e8%80%83%e5%af%9f%e4%bd%93%e4%bc%9a%e4%b8%8e%e6%84%9f%e6%83%b34 %e8%b5%b4%e7%be%8e%e5%9b%bd%e9%ab%98%e6%a0%a1%e9%9f%b3%e4%b9%90%e6%95%99%e8%82%b2%e8%80%83%e5%af%9f%e4%bd%93%e4%bc%9a%e4%b8%8e%e6%84%9f%e6%83%b35 %e8%b5%b4%e7%be%8e%e5%9b%bd%e9%ab%98%e6%a0%a1%e9%9f%b3%e4%b9%90%e6%95%99%e8%82%b2%e8%80%83%e5%af%9f%e4%bd%93%e4%bc%9a%e4%b8%8e%e6%84%9f%e6%83%b36 %e8%b5%b4%e7%be%8e%e5%9b%bd%e9%ab%98%e6%a0%a1%e9%9f%b3%e4%b9%90%e6%95%99%e8%82%b2%e8%80%83%e5%af%9f%e4%bd%93%e4%bc%9a%e4%b8%8e%e6%84%9f%e6%83%b37 %e8%b5%b4%e7%be%8e%e5%9b%bd%e9%ab%98%e6%a0%a1%e9%9f%b3%e4%b9%90%e6%95%99%e8%82%b2%e8%80%83%e5%af%9f%e4%bd%93%e4%bc%9a%e4%b8%8e%e6%84%9f%e6%83%b38 %e8%b5%b4%e7%be%8e%e5%9b%bd%e9%ab%98%e6%a0%a1%e9%9f%b3%e4%b9%90%e6%95%99%e8%82%b2%e8%80%83%e5%af%9f%e4%bd%93%e4%bc%9a%e4%b8%8e%e6%84%9f%e6%83%b310

2013年3月9日至18日,在院长赵塔里木教授的带领下,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考察团一行15人前往美国,先后对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华盛顿大学音乐学院以及密西根州立大学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情况进行了考察与学术交流,其中涉及这些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考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育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在与上述三所大学的部分校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过程中,考察团一行获得了很多信息与经验,为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师教育下一阶段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理论支撑与借鉴。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音乐教育的首要问题,只有理念明晰后,具体教学规划和实践才能具体实施。在考察的这三所高校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盛顿大学音乐学院、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均分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培养层次。此行,给考察团印象颇深的一点就是,这些学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分为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和毕业后直接到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两个部分。继续深造读博的学生偏向于研究型,他们为将来读博奠定基础;而毕业后选择到中小学去做教师的学生则偏向于与教学实践挂钩,他们通常在研究生一年级的下学期就开始音乐教育实践——这样的培养目标与方式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多元发展。它一方面有利于让准备就业的学生提高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读博的便利条件,甚至优秀的学生可以考虑他们直升的待遇与机会,为音乐教育学科的研究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二、课程设置

以华盛顿大学音乐学院的本科设置为例,其课程结构主要围绕小学(Primary level,10-12岁)和中学(Secondary level,12-18岁)两个层次设置课程框架,前者是必修的,规定学生具有创作力、感知力和文化技能,强调通过听觉学习音乐;而后者是选修的,是学分制,要求学生具有表演技能。

而在具体的课程发展及履行上又有上至国家,下至各州和地方的三级保证,这样音乐教育的相关政策就有了有力支持。其中有美国教育部,国家级组织有全国音乐教育协会(NAfME),州级组织有华盛顿音乐教育者协会(WMEA),地方又有学校部门助理等协同配合。

课程设置包括“核心课程(包括现场教学实践)”、“方法和技能”、“绩效及合奏”、“短期实习”这四大块。其中“核心课程”包括音乐方法导论、民族音乐学在学校、幼儿音乐、音乐教学法等课程;“方法和技能”则主要强调各类乐器的学习(比如双簧管、长笛、中提琴、打击乐器等)以及乐队指挥的学习;“绩效及合奏”这一块要求钢琴必修,同时还学习吉他以及声乐、合唱指挥、世界音乐表演等,同时要求拍摄教学视频并对此进行自我评估,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其中,各类乐器的学习可以通过学生互相之间习得(如会长笛的可以教会对方长笛并且从对方学习小提琴),每个乐器的时间大概就是4左右,是一个比较浅层的学习,但是这样直观地熟悉了各项乐器的特点后,对于今后乐队指挥的学习大有裨益。华盛顿大学音乐学院与密西根大学音乐学院一样,强调教师教育的综合性,要求学生综合发展,具体表现为包括钢琴在内的各类乐器、声乐演唱、作曲、合唱指挥和乐队指挥等等。

 三、教育实习

如前所述,毕业就走向工作岗位的研究生一般从一年级下学期就开始教学实习,本科阶段的实习也一般在第二学年就开始,因此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与社会需求之间有多大的差距,然后实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结构。在华盛顿音乐学院的“短期实习”中就将实习分为兼职学生教育(Part-time Student Teaching)、全职学生教育(Full-time Student Teaching)、课堂管理及评价(Classroom Management&Evaluation)三个部分。而且学生会阶段性地反馈(比如用视频录像)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后再由老师给出评价。

四、招生考试

在与密西根州立大学音乐学院的交流探讨中,考察团获得了一种另类的经验模式:该音乐学院在招生考试中所有的音乐专业考生都要先经过“院考”(不论考生今后有志于成为表演家还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他的专业技能必须在学院首先经过统一的考试,因而对所有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要求是一致的),而后再进行各个专业方向的面试,如果是选择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就得准备好相关的音乐教育学理论来应对面试。这样,学生的音乐技能有了前提保证后,报考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具备相应的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因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是音乐技能与音乐教育理论并重的一个专业,只有将两者都结合好才能有优势考入,所以他们保证了招收学生的质量,而且学生的专业思想极其稳固,更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是任何专业不可替代的独立专业学科。

五、教材建设

中国音乐教育的教材建设一直强调将民族音乐资源融入到其中,并且对中小学教材的民族音乐成分有明确的比例规定,但,中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度依旧不如流行(通俗)音乐强——而这种情况在美国也如出一辙,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发生在身边的流行音乐现象,很难对“死去的”古典音乐产生共鸣。因此,这成了中西普遍存在的音乐教育危机:学生对本民族的音乐没有认同感。这与一定的时代背景相关,因为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当下的年轻人失去了民族音乐存在的土壤,因此也很难唤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在教材建设中,中国与美国的同类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但是学生还是对本民族的传统与古典音乐不感兴趣,这个问题其实一直都是中西音乐教育界都很关注的问题。

    六、学生就业

此行让考察团颇为羡慕的一点就是美国这些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100%的就业率。当然,这首先与他们非常重视就业这一点有很大的关系,从他们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可见一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各州的教育资源相对平衡。由于中国城乡经济、环境、文化、教育等差别很大,因此出现了一个怪象就是毕业生宁愿“飘”在大城市也不愿去农村或偏远的城镇,因此这一方面也影响了中国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就业率。因此,学校培养模式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动态,尤其是音乐教师教育这个尤其需要与时俱进的专业,一定要与社会需求形成一个良性机制,切忌“闭门造车”的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此次美国之行,让考察团收获颇丰,其信息与经验,将为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下一阶段学术研究与教学队伍的转型与创改,提供了可咨询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