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下午,由教育学院举办的就业法律教育讲座在教学楼综合演播厅顺利举办。此次讲座作为教育学院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法规系列教育活动的首场讲座,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法规暨就业法律风险及其防范》主题,特邀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江溯担任主讲。讲座旨在提升毕业生法律意识,帮助毕业生在求职和未来生活中规避法律风险。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恩娜、院长郭彪、副书记雷东霞、本科生辅导员何梦迪、郭盈含及2025届毕业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刘恩娜书记发表了语重心长的讲话。她提醒在场的学生,在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时,毕业就业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她希望大家能认真聆听这次讲座,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也要严于律己,绝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在选择就业岗位或者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能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郭彪院长对江溯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强调了法律意识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他指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法律风险无处不在,只有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较强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才能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江溯教授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实证法务研究所主任、《刑事法评论》主编、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络犯罪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多个重要职务。江溯教授在大学生法律风险防范,网络与信息犯罪领域有着深入研究,取得了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
讲座伊始,江溯教授立足当下社会实际,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法规这一主题展开讲解。他指出大学校园并非法外之地,其中潜藏着诸多法律风险。部分大学生因法律意识淡薄,对自身行为的法律边界认识不足,导致侵犯他人隐私、网络暴力等行为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校园的和谐与安宁。从法律层面来看,这些行为绝非小事,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倘若情节严重,更会触犯刑法,一旦陷入法律纠纷的泥沼,个人将承受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
求职就业方面,江溯教授深入剖析了毕业生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其中涉及到虚假招聘广告、招聘人员诈骗、骗取廉价劳动力、违约金诈骗、培训贷陷井、付费内推就业、考证以及黑中介等各类违法情形。除此之外,江溯教授还详细讲解了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同时指出试用期存在的常见问题,例如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就安排试用期、试用期时长违规、试用期工资过低等。为了更好的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文,江溯教授结合生动鲜活的案例一一讲解,并针对性地提供防范措施和建议。
最后的互动环节,雷东霞副书记与同学们就实习薪资、合约、应聘等法律问题向江溯教授咨询与交流。江溯教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并提供了专业的法律建议。
此次讲座为即将步入职场的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法律指南。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讲座,他们对大学生应有思想道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求职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就业法律风险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教育学院未来将继续开展此类专题教育与活动,以师德教育为契机,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为培养德才兼备,知法守法的音乐教育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教育学院辅导员办公室
文:刘心怡(教育学院2021级本科生、中共党员)
图:刘心怡(教育学院2021级本科生、中共党员)
供稿负责人:何梦迪(教育学院团总支书记、本科生辅导员)
排版:宋欣(教育学院学生会实践部成员、教育学院本科生入党积极分子)
一审:雷东霞(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二审:刘恩娜(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编号:202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