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中国音乐学院建校六十周年之际,中国音乐学院第十三届艺术实践周期间,北京高校教学名师、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育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王丽芬教授,于9月23日下午14:00,在歌剧厅圆满举办了题为《声乐教学中的“刻意训练”》讲座。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恩娜、院长郭彪、副书记雷东霞、副院长刘娟、办公室主任龙春芳、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任恺、钢琴教研室主任柯刚、综合技能教研室主任张哲以及教育学院的部分师生共同聆听了本场讲座。
讲座开始前,郭彪院长致辞,他不仅简要介绍了王丽芬教授在声乐教育领域所获得的成就与荣誉,还着重指出,此次讲座凝聚了王丽芬教授多年来在声乐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的宝贵经验与精辟总结,对于在场师生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良机,定能让大家受益匪浅。
讲座伊始,王丽芬教授针对“一万小时定律”,提出了通过不断积累高效专注度练习的时长来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性,进而引出了“刻意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核心地位。她认为通过科学、系统地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声乐技能,并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随后,王丽芬教授详细解析了“刻意训练”中 “目标明确”、“全神贯注”、“精准反馈”、“走出舒适区”四大要素。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训练方法,向师生们展示了如何在声乐教学中有效运用这些原则,以期能帮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实现演唱技巧的飞跃。
接下来,王丽芬教授对声乐学习规律、歌唱语言、歌唱呼吸、演唱技巧等内容进行详细解析,结合“歌唱元音”“依字行腔”的实际案例,展示了声乐教学的关键点以及其与“刻意练习”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同时,她提出了“微计划”概念,并说明了运用“微计划”策略对声乐学习的益处,激励学生制定每日学习计划,深入挖掘每个微小习惯的潜在价值,并将这些微习惯融入日常学习安排,以记录和追踪其完成情况。
讲座的最后,王丽芬教授展示了针对钢琴特长学生的声乐课程教学实例。她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阐述了如何运用“刻意训练”方法,从钢琴技巧和音乐表现两个维度促进学生实现声乐作品的弹唱技巧。此外,她还提出了在声乐教学中引入“刻意训练”这一创新方法及其实践的可行性。同时,她建议在声乐“刻意训练”过程中,可以采取“提高技术水平、掌握自我修正技巧、培养良好习惯、增强学习动力”等策略,以提升学习效果。王丽芬教授总结道,“刻意训练”可以提升声乐教学与学习效果。声乐的学习,天赋固然重要,但科学方法与坚持不懈的努力对于声乐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结束后,教育学院的教师们围绕声乐教学中的“刻意训练”主题,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等多个角度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基础理论教研室任恺副教授分享了聆听讲座的感受,阐明了“刻意训练”的理论来源,并结合日常学习、生活探讨了“刻意训练”的实践运用场景。随后,基础理论教研室李波副教授也上台进行交流,对王丽芬教授在声乐“刻意训练”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学生学情、教学重难点、学生需求等方面背后的教育学逻辑进行分析,并对量化、可视化的路径深表赞同。最后,郭彪院长,总结了声乐教学中的刻意练习与实证研究结合的可能性,并对教育学院学子未来能够有更多学习成果表达了美好祝愿。
本次讲座,不仅为在场的师生们搭建了一个极为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更是教育学院声乐教育教研室教学理论研究的一次重要成果展示。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师生们对声乐演唱艺术及学习的理解,更为当前声乐教育理论研究与表演实践带来了新的灵感与启示,同时也为同学们未来的声乐学习与教学之路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报道来源:教育学院声乐教育教研室
撰稿:钱安妮(中共党员,2022研究生班团支书)
供稿负责人:王丽芬(教育学院声乐教育教研室主任)
排版:刘心怡(预备党员、学生会主席)
编校:雷东霞(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审核:雷东霞(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